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,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,无码日日模日日碰夜夜爽,天堂av在线最新版在线,日韩美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,麻豆精品三级国产国语,精品无码AⅤ片,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

      時間:2023-11-11 13:51:28 格言 我要投稿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

        在學習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格言吧,巧用格言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學習、生活、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,培養健康、有益的興趣愛好。那么問題來了,到底什么樣的格言才經典呢?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美德格言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。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1

        1.家必自毀,而后人毀之。——《孟子·離婁上》

        2.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。——《詩經·小雅·蓼莪》

        3.事父母,能竭其力。——《論語·學而》

        4.父慈而教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六年》

        5.愛親者,不敢惡于人;敬親者,不敢慢于人。——《孝經·天子》

        6.孝在于質實,不在于飾貌。——桓寬《鹽鐵論·孝養》

        7.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——孟郊《游子吟》

        8.夫婦和而后家道成。——《幼學瓊林·夫婦》

        9.兄弟敦和睦,朋友篤誠信。——陳子昂《座右銘》

        10.父不慈則子不孝。——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治家》

        11.貧濺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——《后漢書·宋弘列傳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2

        1、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——《周易·乾·象》

        2、莫道桑榆晚,為霞尚滿天。——劉禹錫《酬樂天詠老見示》

        3、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。——李清照《烏江》

        4、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        5、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。——曹操《龜雖壽》

        6、以修身自強,則名配堯禹。——《荀子·修身》

        7、眼前多少難甘事,自古男兒當自強。——李咸用《送人》

        8、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。 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        9、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。——朱熹《答鞏仲至》

        10、不怨天,不尤人。——《論語·憲問》

        11、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——《老子》第三十三章

        12、能勝強敵者,先自勝者也。——《商君書·畫策》

        13、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——屈原《離騷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3

        1、有志不在年高,無志空長百歲。——石成金《傳家寶·俗諺牧民》

        2、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——《論語·里仁》

        3、志當存高遠。——諸葛亮《誡外甥書》

        4、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——《論語·秦伯》

        5、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!——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

        6、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。——蘇軾《晁錯論》

        7、志小則易足,易足則無由進。——張載《經學理窟·學大原下》

        8、志不強者智不達。——《墨子·修身》

        9、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——諸葛亮《誡子書》

        10、有志者事竟成。——《后漢書·耿弇列傳》

        11、士志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 ——《論語·里仁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4

        1、不蔽人之善,不言人之惡。——《戰國策·魏策》

        2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——《論語·顏淵》

        3、愛之不以道,適所以害之也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卷九十六愛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確,恰恰是害了他。

        4、以愛己之心愛人,則盡仁。——張載《正蒙·中正》

        5、惟仁者能好人,能惡人。——《論語·里仁》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愛人,怎么恨人。

        6、仁者無敵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      7、民,吾同胞;物,吾與也。——張載《正蒙·乾稱》

        8、寬則得眾。 ——《論語·陽貨》

        9、仁者壽。——《論語·雍也》

        10、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。——《孟子公·孫丑上》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。

        11、人而不仁,如禮何?人而不仁,如樂何?——《論語·八佾(yì)》

        12、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 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      13、與人善言,暖于布帛;傷人以言,深于矛戟。 ——《荀子·榮辱》

        14、愛人者,人恒愛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——《孟子·離婁下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5

        1、忠言逆耳利于行,良藥苦口利于病。——《增廣賢文》

        2、不精不誠,不能動人。――《莊子·魚父》

        3、以家為家,以鄉為鄉,以國為國,以天下為天下。――《管子·牧民》

        4、義以生利,利以豐民。――《國語·晉語》

        5、聞説梅花早,何如北地春。——孟浩然

        6、日新之謂盛德。――《周易·系辭上》

        7、不以愛之而茍善,不以惡之而而茍非》——稽康

        8、慈母手中線,游子身上衣。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——孟郊《游子吟》

        9、任理則公,任情則私。——唐伯虎

        10、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。――《論語·子罕》

        11、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!——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

        12、禮之用,和為貴。――《論語·學而》

        13、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君子淡以親,小人甘以絕。——《莊子·山木》

        14、人生幸福,是人生自身出力造成的,非是上帝所賜,也不是聽其自然所能成就的。——陳獨秀

        15、志當存高遠。——諸葛亮《誡外生書》

        16、勤學如春起之苗,不見其增,日有所長;輟學如磨刀之石,不見其損,日有所虧。——陶淵明

        17、與人不求備,檢身若不及。――《尚書·伊訓》

        18、見善則遷,見過則改。——《周易》

        19、貪進者,必取辱;過侈者,必招非。——弘一大師

        20、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。――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        21、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——《論語·里仁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6

        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——《論語·學而》

        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——《論語·為政》

        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。——《論語·述而》

        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。——《論語·公冶長》

        篤信好學,守死善道。——《論語·泰伯》

        吾嘗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,以思,無益,不如學也。——《論語·衛靈公》

        博學而篤志,切問而近思。——《論語·子張》: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,懇切的提問并且聯系實際進行思考。

        博學而詳說之,將以反說約也。——《孟子·離婁下》

        盡信《書》,則不如無《書》。——《孟子·盡心下》

        學至乎沒而后止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:學習到生命的'最后一刻才算中止。

        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學,不知道。——《禮記·學記》

        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。——《禮記·中庸》

        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——《論語·述而》

        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——《論語·里仁》

        善學者,假人之長以補其短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用眾》

        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——杜甫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

        行成于思,毀于隨。——韓愈《進學解》: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,因隨聲附和而毀掉。

        圣人無常師。——韓愈《師說》

        學貴得師,亦貴得友。——唐甄《潛書·講學》

        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——漢樂府古辭《長歌行》

        盛年不重來,一日難再晨。及時當勉勵,歲月不待人。——陶淵明《雜詩八首》之一

        莫等閑,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。——岳飛《滿江紅·寫懷》

        少年易老學難成,一寸光陰不可輕。——朱熹《勸學》

        明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!我生待明日,萬事成蹉跎。——文嘉《明日歌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7

        1、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。——陸游《示兒》

        2、臨患不忘國,忠也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

        3、精忠報國。——《宋史·岳飛列傳》

        4、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——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

        5、捐軀赴國難,視死忽如歸。——曹植《白馬篇》

        6、烈士之愛國也如家。——葛洪《抱樸子·外篇·廣譬》烈士:有抱負有作為的人。

        7、長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艱。——屈原《離騷》

        8、以家為家,以鄉為鄉,以國為國,以天下為天下。 ——《管子·牧民》

        9、位卑未敢忘憂國。——-陸游《病起書懷》

        10、茍利國家,不求富貴。——《禮記·儒行》

        11、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。——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
        12、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。——麥孟華《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8

        1、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臨深淵,不知地之厚也。 《荀子 勸學》

        2、愛人者,人恒愛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 《孟子》

        3、仁者不憂,知者不惑,勇者不懼。――《論語 憲問》

        4、慈鴉尚還哺,羔羊猶跪足。人不孝其親,不如禽與獸。 《勸孝歌》

        5、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。 朱柏廬《治家格言》

        6、白日依山盡,黃河入海流。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 王之渙《登黃鶴樓》

        7、夫人必知禮然后恭敬,恭敬然后尊讓。 《管子 五輔》

        8、孝在于質實,不在于飾貌。――桓寬《鹽鐵論 孝養》

        9、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 《荀子 勸學》

        10、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。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
        11、海不辭水,故能成其大;山不辭土石,故能成其高。 《管子》

        12、樂人之樂,人亦樂其樂;憂人之憂,人亦憂其憂。 白居易《策林》

        13、才以用而日生,思以引而不竭。 王夫之《周易外傳》

        14、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 《荀子 勸學》

        15、丈夫志四海,萬里猶比鄰。 曹植《贈白馬王彪》

        16、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。――《論語 子罕》

        17、源潔則流清,形端則影直。 王勃《上劉右相書》

        18、青,取之于藍而青于藍;冰,水為之而寒于水。 《荀子 勸學》

        19、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。 麥孟華《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》

        20、誠者,天之道也;誠之者,人之道也。 《禮記 中庸》

        21、人孰無過?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――《左傳 宣公二年》

        22、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 《論語 為政》

        23、愛親者,不敢惡于人;敬親者,不敢慢于人。――《孝經 天子》

        24、人必先自愛也,然后人愛諸;人必先自敬也,然后人敬諸。 揚雄《法言 君子》

        25、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 《舊唐書 魏征列傳》

        26、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 《孟子-梁惠王上》

        27、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。 周敦頤《愛蓮說》

        28、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――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

        29、人而不仁,如禮何?人而不仁,如樂何?――《論語 八佾》

        30、儉,德之共也;侈,惡之大也。――《左傳 莊公二十四年》

        31、人之有德與我也,不可忘也;吾之有德于人也,不可不忘也。 《戰國策 魏策》

        32、志小則易足,易足則無由進。 張載《經學理窟 學大原下》

        33、憂勞可以興國,逸豫可以亡身。 《新五代史 伶官傳序》

        34、以家為家,以鄉為鄉,以國為國,以天下為天下。――《管子 牧民》

        35、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 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

        36、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――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

        37、道雖邇,不行不至;事雖小,不為不成。――《荀子 修身》

        38、取之有度,用之有節,則常足。 《資治通鑒》

        39、善學者,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。 《呂氏春秋 用眾》

        40、圣人擇可言而后言,擇可行而后行。――《管子 形勢解》

        41、風聲雨聲讀書聲,聲聲入耳;家事國事天下事,事事關心。 顧憲成

        42、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。 《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》

        43、天變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。――《宋史 王安石列傳》

        44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 《老子》

        45、為善則預,為惡則去。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 有事》

        46、慈母手中線,游子身上衣。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 孟郊《游子吟》

        47、人不可以無恥,無恥之恥,無恥矣。――《孟子 盡心上》

        48、公家之利,知無不為,忠也。――《左傳 僖公九年》

        49、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 《論語 述而》

        50、石可破也,而不可奪堅;丹可破也,而不可奪赤。 《呂氏春秋》

        51、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 《論語 學而》

        52、長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艱。――屈原《離騷》

        53、少年易老學難成,一寸光陰不可輕。未覺池塘寸草夢,階前梧葉已秋聲。 朱熹《勸學》

        54、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――《論語 衛靈公》

        55、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。 蘇軾《晁錯論》

        56、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 屈原《離騷》

        57、善言古者必有節于今,善言天者必有證于人。――《荀子 性惡》

        58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――《論語 子路》

        59、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。――《孟子 告子下》

        60、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,以有禮也。 《晏子春秋》

        61、士志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――《論語 里仁》

        62、不自見故明,不自是故彰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故長。 《老子》

        63、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 漢樂府古辭《長歌行》

        64、一寸光陰一寸金,寸金難買寸光陰。 《增廣賢文》

        65、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破由奢。 李商隱《詠史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9

        1、失信不立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二年》

        2、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 ——《論語·為政》(可:可以立身處世。)

        3、言必信,行必果。——《論語·子路》果:果斷

        4、不精不誠,不能動人。——《莊子·魚父》

        5、一諾千金。——《史記·季布欒布列傳》

        6、修辭立其誠。——《周易·乾·文言》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。

        7、民無信不立。——《論語·顏淵》

        8、與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——《論語·學而》

        9、輕諾必寡信。——《老子》第63章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。

        10、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——《論語·學而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10

        1、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——《老子》的'33章

        2、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——《老子》第44章: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,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。

        3、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。——《老子》第58章

        4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——《老子》第64章

        5、圣人擇可言而后言,擇可行而后行。——《管子·形勢解》

        6、三思而后行。——《論語·公冶長》

        7、欲速則不達,見小利則大事不成。——《論語·子路》如果貪求小利,就不能成就大事。(后句)

        8、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——《論語·衛靈公》

        9、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

        10、千丈之堤,以螻蟻之穴潰。——《韓非子·喻老》

        11、亡羊而補牢,未為遲也。——《戰國策·楚策》

        12、差若毫厘,謬以千里。——《禮記·經解》

        13、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——《禮記·中庸》:凡事如果能預先充分準備就會成功,否則就會失敗。

        14、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。——《管子·牧民》:只有有遠見的人才能夠在禍患沒有形成的時候就預防它。

        15、居安思危,思則有備,有備無患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十一年》

        16、前事之不忘,后事之師。——《戰國策·趙策》

        17、前車覆,后車誡。——《漢書·賈誼傳》

        18、傲不可長,欲不可縱,志不可滿,樂不可極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上》:驕傲不可滋長,欲望不可以放縱,不能讓自己志得意滿,不應該使自己樂到極端。

        19、善不可謂小而無益,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。——賈誼《新書·審微》

        20、運籌策帷帳之中,決勝于千里之外。——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

        21、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。——《三國志·蜀書·先住傳》

        22、樂不可極,極樂成哀;欲不可縱,縱欲成災。——吳兢《貞觀政要·刑法》

        23、夫禍患常積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。——《新五代史·伶官傳序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11

        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——《論語·里仁》

        士志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——《論語·里仁》

        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——《論語·秦伯》

        志不強者智不達。——《墨子·修身》

      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!——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

        志當存高遠。——諸葛亮《誡外生書》

        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——諸葛亮《誡子書》

        有志者事竟成。——《后漢書·耿弇列傳》

        志小則易足,易足則無由進。——張載《經學理窟·學大原下》

        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。——蘇軾《晁錯論》

        有志不在年高,無志空長百歲。——石成金《傳家寶·俗諺牧民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12

        1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    2、為善則預,為惡則去。——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有事》

        3、長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艱。――屈原《離騷》

        4、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

        5、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。――《論語·子罕》

        6、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臨深淵,不知地之厚也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

        7、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,以有禮也。——《晏子春秋》

        8、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——漢樂府古辭《長歌行》

        9、誠者,天之道也;誠之者,人之道也。——《禮記·中庸》

        10、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。——《大戴禮記·子張問入官》

        11、才以用而日生,思以引而不竭。——王夫之《周易外傳》

        12、善言古者必有節于今,善言天者必有證于人。――《荀子·性惡》

        13、丈夫志四海,萬里猶比鄰。——曹植《贈白馬王彪》

        14、孝在于質實,不在于飾貌。――桓寬《鹽鐵論·孝養》

        15、圣人擇可言而后言,擇可行而后行。――《管子·形勢解》

        16、愛人者,人恒愛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      17、青,取之于藍而青于藍;冰,水為之而寒于水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

        18、不自見故明,不自是故彰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故長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    19、白日依山盡,黃河入海流。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——王之渙《登黃鶴樓》

        20、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――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
        21、樂人之樂,人亦樂其樂;憂人之憂,人亦憂其憂。——白居易《策林》

        22、儉,德之共也;侈,惡之大也。――《左傳·莊公二十四年》

        23、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。——周敦頤《愛蓮說》

        24、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。――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        25、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――《論語·衛靈公》

        26、海不辭水,故能成其大;山不辭土石,故能成其高。——《管子》

        27、風聲雨聲讀書聲,聲聲入耳;家事國事天下事,事事關心。——顧憲成

        28、仁者不憂,知者不惑,勇者不懼。――《論語·憲問》

        29、源潔則流清,形端則影直。——王勃《上劉右相書》

        30、志小則易足,易足則無由進。——張載《經學理窟·學大原下》

        31、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——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

        32、善學者,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用眾》

        33、愛親者,不敢惡于人;敬親者,不敢慢于人。――《孝經·天子》

        34、慈母手中線,游子身上衣。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——孟郊《游子吟》

        35、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破由奢。——李商隱《詠史》

        36、人之有德與我也,不可忘也;吾之有德于人也,不可不忘也。——《戰國策·魏策》

        37、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——《論語·為政》

        38、以家為家,以鄉為鄉,以國為國,以天下為天下。――《管子·牧民》

        39、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——《舊唐書·魏征列傳》

        40、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——《孟子-梁惠王上》

        41、人必先自愛也,然后人愛諸;人必先自敬也,然后人敬諸。——揚雄《法言·君子》

        42、憂勞可以興國,逸豫可以亡身。——《新五代史·伶官傳序》

        43、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輕于鴻毛。——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

        44、取之有度,用之有節,則常足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
        45、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。——朱柏廬《治家格言》

        46、少年易老學難成,一寸光陰不可輕。未覺池塘寸草夢,階前梧葉已秋聲。——朱熹《勸學》

        47、道雖邇,不行不至;事雖小,不為不成。――《荀子·修身》

        48、一寸光陰一寸金,寸金難買寸光陰。——《增廣賢文》

        49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――《論語·子路》

        50、人孰無過?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――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

        51、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

        52、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。——麥孟華《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》

        53、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。——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
        54、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――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
        55、人而不仁,如禮何?人而不仁,如樂何?――《論語·八佾》

        56、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。——蘇軾《晁錯論》

        57、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——《論語·述而》

        58、士志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――《論語·里仁》

        59、夫人必知禮然后恭敬,恭敬然后尊讓。——《管子·五輔》

        60、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——屈原《離騷》

        61、公家之利,知無不為,忠也。――《左傳·僖公九年》

        62、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——《論語·學而》

        63、慈鴉尚還哺,羔羊猶跪足。人不孝其親,不如禽與獸。——《勸孝歌》

        64、人不可以無恥,無恥之恥,無恥矣。――《孟子·盡心上》

        65、石可破也,而不可奪堅;丹可破也,而不可奪赤。——《呂氏春秋》

        66、天變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。――《宋史·王安石列傳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13

        1.記己有恥。——《論語·子路》

        注釋: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。

        2.無羞惡之心,非人也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

        3.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。——《孟子·離婁上》

      注釋: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.行為,別人才會侮辱他。

        4.人不可以無恥,無恥之恥,無恥矣。——《孟子·盡心上》

      注釋: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,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!

        5.知恥近乎勇。——《禮記·中庸》

        6.人必其自愛也,而后人愛諸;人必其自敬也,而后人敬諸。——楊雄《法言·君子》

        7.人有恥,則能有所不為。——朱熹《朱子語類》倦十三

        8.五刑不如一恥。——呂坤《呻吟語·治道》

        9.士皆知有恥,則國家永無恥矣。——龔自珍《明良論二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14

        145、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——《論語·學而》

        146、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——《論語·為政》

        147、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。——《論語·述而》

        148、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。——《論語·公冶長》

        149、篤信好學,守死善道。——《論語·泰伯》

        150、吾嘗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,以思,無益,不如學也。——《論語·衛靈公》

        151、博學而篤志,切問而近思。——《論語·子張》: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,懇切的.提問并且聯系實際進行思考。

        152、博學而詳說之,將以反說約也。——《孟子·離婁下》

        153、盡信《書》,則不如無《書》。——《孟子·盡心下》

        154、學至乎沒而后止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:學習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。

        155、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學,不知道。——《禮記·學記》

        156、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。——《禮記·中庸》

        157、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——《論語·述而》

        158、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——《論語·里仁》

        159、善學者,假人之長以補其短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用眾》

        160、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——杜甫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

        161、行成于思,毀于隨。——韓愈《進學解》: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,因隨聲附和而毀掉。

        162、圣人無常師。——韓愈《師說》

        163、學貴得師,亦貴得友。——唐甄《潛書·講學》

        164、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——漢樂府古辭《長歌行》

        165、盛年不重來,一日難再晨。及時當勉勵,歲月不待人。——陶淵明《雜詩八首》之一

        166、莫等閑,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。——岳飛《滿江紅·寫懷》

        167、少年易老學難成,一寸光陰不可輕。——朱熹《勸學》

        168、明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!我生待明日,萬事成蹉跎。——文嘉《明日歌》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15

        愛親者不敢惡于人,敬親者不敢慢于人。注釋:愛自己的老人,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;敬愛自己的老人,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。出自《孝經·天子章》

        愛人者,人恒愛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注釋:出自《孟子·離婁下》

        人冀子孫賢,而不敬其師,猶欲養身而反損其衣食也。注釋: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有作為,卻不知道重視老師的作用,這就好比想保養自己的身體。但又不穿衣,不吃飯似的。出自(清)王卓《今世說》卷一。冀:希望。敬:重視;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,必將求賢師而事之,擇良友而友之。注釋:人即使本質很好,又有聰明才智,但也要向老師學習,這擇高尚的朋友互相幫助。出自《荀子·性惡》。辨:慧。

        愛之不以道,適所以害之也。注釋:《資治通鑒》卷九十六愛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確,恰恰是害了他。

        不蔽人之善,不言人之惡。注釋:出自《戰國策·魏策》

        不師者,廢學之漸也。注釋:不向老師學習,這等于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。出自《呂衡州文集·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》。

        非其有而取之,非義也。注釋:出自《孟子·盡心上》

        古之學者必有師。注釋是:古來學習的人必須有老師教導。出自韓愈《韓昌黎集·師說》。

        君子隆師而親友。注釋: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師并和善地對待朋友。出自“《荀子·修身篇》

        興賢育才,為政之先務。注釋:重視教育是建國的根本,培養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。出自《朱舜水集·勸興》。

       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。注釋: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。

        疾學在于尊師。注釋:要很快學得知識才干,首先在于尊敬老師。出自《各氏春秋·勸學》。

        國將興,必貴師而重傅。注釋:國家想要振興,必須尊敬教師,重視傳授專長技術的師傅。出自《茍子》。

        君子義以為質,得義則重,失義則輕,由義為榮,背義為辱。注釋:出自陸九淵《與郭邦逸》

        人非生而知之,孰能無惑?惑而不從師,其為惑也,終不解矣。注釋: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,怎能沒有疑難問題呢?有了疑問不向老師請教,最后還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。出自〔唐〕韓愈《師說》。

        師哉!師哉!桐子之命也。注釋:老師呀老師,簡直是兒童的生命,致力于求學,不如下功夫去找尋好的老師。出自(漢)楊雄《法言·學行》。

        師者,人之模范也。注釋:當老師的人,是人們學習的榜樣。出自(漢)楊雄《法言·學行》。

        師友貴隆親,古學當自反。注釋:師友之間貴在尊敬和親熱,考察古代文化應當反躬自問。出自(宋)劉過《湖學別蘇召叟》。

        師友者,學問之資也。注釋:拜師解答疑難,交友辨析疑難,師、友對做學問很有幫助。出自(清)李惺《西漚外集·冰言補》。

        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注釋:三個人同路走,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師長的人。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,把他們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鑒而改掉。出自《論語·述而》。

        若要好,問三老。注釋:要想把事情辦好,要向有經驗的`老年人請教。見于(明)唐海《中山狼》第三出。

        人而不仁,如禮何?人而不仁,如樂何?注釋:出自《論語·八佾(yì)》

        人不可以不就師矣。注釋:人不能沒有老師指導學習。出自(漢)王符《潛夫論·贊學》。就:靠近。

        臨難毋茍免。注釋:出自《禮記·曲禮上》:在災難與危險面前,不要茍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。

        君子之學也,說義必稱師以論道,聽從必盡力以光明。注釋: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學問、說明道理時必稱老師是如何教導的,并努力發揚光大。出自《呂氏春秋》卷四《尊師》。

        師嚴,然后道尊,道尊,然后民敬學。注釋:教師得到敬重,然后知識才有較高的地位,百姓才能重視學問。出自(漢)韓嬰《韓詞外傳》。

        義者,心之養也;利者,體之養也。注釋:出自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身之養重于義》

        感謝欣賞本篇格言文章,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:古代人生哲理的格言經典哲理格言師道立則善人多。注釋: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,則具有良好行為的人就多。出自《海瑞集·贈陳元山任古田司訓序》。

        生亦我所欲也,義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注釋: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

        義,志以天下為芬。注釋:出自《墨子·經說上》:義,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。

        先義而后利者榮,先利而后義者辱。注釋:出自《荀子·榮辱》

        惟仁者能好人,能惡人。注釋:出自《論語·里仁》,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愛人,怎么恨人。

       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,又從而庸之;不善學者,師勤而功半,又從而怨之。注釋:善于學習的人,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,并感謝老師的功勞;不善于學習的人,老師辛勤地教,結果卻事倍功半,他不檢查自己,反而埋怨老師。出自《禮記·學記》。逸:安逸;輕松。庸:功勞。

        義之法在正我,不在正人。注釋:出自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仁義法》

        與人善言,暖于布帛;傷人以言,深于矛戟。注釋:出自《荀子·榮辱》

        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注釋:出自《老子》第44章: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,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。

      【傳統美德格言】相關文章:

      傳統美德格言10-02

      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09-29

     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11-10

     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10-21

     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合集04-01

      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15篇10-01

     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名句精彩02-06

     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15篇11-05

      關于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有哪些09-28

 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| 锡林浩特市| 人妻猛烈进入中文字幕| 国产人妖av一级黄片| 莎车县| AV无码免费不卡在线观看| 日韩在线精品在线观看| 久操加勒比视频在线观看| 利川市| 叶城县| 东乡| 人妻无码人妻有码不卡| www.91久久| 亚洲中中文字幕第一页| 久久久精品国产视频在线| 国产欧美日本亚洲精品一5区| 国产丝袜美腿美女视频|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在线播放| 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| 蜜臀av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|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女| 精品一二区| 青青草视频网站免费观看| 亚洲国产一区久久yourpan| 天台县| 四子王旗| 久久一区av蜜桃人妻| 宁阳县| 甘肃省| 祥云县| 许昌市| 邯郸市| 亚洲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性色| 沁源县|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| 清苑县| 青草青草伊人精品视频| 亚洲地区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| av中文码一区二区三区| 校花高潮一区日韩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