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,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,无码日日模日日碰夜夜爽,天堂av在线最新版在线,日韩美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,麻豆精品三级国产国语,精品无码AⅤ片,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

      格言聯璧全文及譯文

      時間:2020-12-06 11:12:48 格言 我要投稿

      格言聯璧全文及譯文

        《格言聯璧》一書是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,垂后人之良范,條分縷晰,情給理明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格言聯璧全文及譯文,歡迎閱讀。

      格言聯璧全文及譯文

        【學問類】

        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古今來許多世家,無非積德;

        天地間第一人品,還是讀書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古今來世代顯貴家族,無不因積德造就;天地之間第一等好人品,還是由讀書培養。

        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讀書即未成名,究竟人高品雅;

        修德不期獲報,自然夢穩心安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刻苦讀書,即使功名未就,但使人品高雅,氣度不凡;道德高尚,但不希圖報答,時時恬然自安,飽食酣眠。

        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為善最樂,讀書便佳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幫助別人,做善事,最令我愉悅;認真讀書,重修養,最為人贊許。

        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諸君到此何為,豈徒學問文章,擅一藝微長,便算讀書種子;

        在我所求亦恕,不過子臣弟友,盡五倫本分,共成名教中人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諸位到書院為何,哪里僅僅限于是搞學問和寫文章,具有一種技藝與特長,便可算得上是讀書成才之人;我對所追求的也不過分計較,不過就是為子為臣為弟為友,盡到五種人倫的職責,共同成為恪守禮教的正人君子。

        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聰明用于正路,愈聰明愈好,而文學功名益成其美;

        聰明用于邪路,愈聰明愈謬,而文學功名適濟其奸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聰明用在正道上,越聰明越好,文才名聲會幫助他事業漸進;聰明用在邪路上,越聰明越壞,文才名聲只助長其偽詐丑行。

        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戰雖有陣,而勇為本;祭雖有儀,而誠為本;

        喪雖有禮,而哀為本;士雖有學,而行為本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戰場交鋒,即使列陣有方,但以勇猛為本;操辦喪事,即使禮節周全,但以哀痛為本;文人學士,即使學富五車,但以德行為本。

        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飄風不可以調宮商,巧婦不可以主中饋,詞章之士不可以治國家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旋風不能奏出動聽的音樂;心靈手巧的婦人未必能夠主持好飲食家務;(只會)做文章的讀書人不能夠治理好國家。

        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經濟出自學問,經濟方有本源;

        心性見之事功,心性方為圓滿。

        舍事功更無學問,求性道不外文章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經國濟世之道來自廣博的學問,它才有不竭的源泉;修心養性之道體現在建功立業上,它才算得上圓滿。除了建功立業之外,世上沒有真正的學問;要尋求修心養性之道,必須到圣賢的文章中去找。

        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何謂至行?曰庸行;何謂大人?曰小心;

        何以上達?曰下學;何以遠到?曰近思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什么是卓越的品行?即日常的行事;什么是德高之人?是小心謹慎的人;怎么樣才能夠明了德義努力去做?惟有虛心學習;如何才能實現遠大的抱負?只有對當前的問題深思熟慮。

        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竭忠盡孝,謂之人。治國經邦,謂之學。安危定變,謂之才。

        經天緯地,謂之文。霽月光風,謂之度。萬物一體,謂之仁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能竭忠盡孝,才能稱為人。治國安邦稱為學問。能平定叛亂稱為人才,編織天地事物稱為文章。心胸光明坦蕩稱為風度。萬物與我一體稱為仁心。

        十一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以心術為本根,以倫理為楨干,以學問為菑畬,以文章為花萼,以事業為結實。以書史為園林,以歌詠為鼓吹,以義理為膏梁,以著述為文繡,以誦讀為耕耘,以記問為居積。以前言往行為師友,以忠信篤敬為修持,以作善降祥為受用,以樂天知命為依歸。

        注釋:菑畬(zī she耕耘)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以心術為根本,以倫理為樹干,以學問為良田,以文章為花萼,以事業為果實,以書籍為園林,以歌詠為音樂,以義理為食物,以著述為彩繡,以誦讀為耕耘,以討論學問為累積,以先賢的言行為師友,以敬忠篤信為修持,以行善降祥為給用,以樂天知命為依歸。

        十二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凜閑居以體獨,卜動念以知幾,謹威儀以定命,敦大倫以凝道,備百行以考德,遷善改過以作圣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一人獨處應謹慎自己的行為,預知每一心思所含的意念,嚴肅威儀安于天命,敬人倫以成圣賢,謹慎各種行為以成就德引,改過向善以成賢良。

        十三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,是圣賢第一等學問;

        盡吾本分在素位中,是圣賢第一等工夫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把仁心存在自己心中是先賢的最高學問,行為中盡自己的本分是圣賢的最高功夫。

        十四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萬理澄徹,則一心愈精而愈謹;

        一心凝聚,則萬理愈通而愈流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事理明白則心愈能清楚而專一,心能專一則事理愈能通達流暢。

        十五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宇宙內事,乃己分內事;

        己分內事,乃宇宙內事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將宇宙萬物的事視為自己的事,自己的事也就是宇宙萬物的事。

        十六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身在天地后,心在天地前;

        身在萬物中,心在萬物上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身雖處天地萬物之后,心卻不在天地萬物之前;身雖處天地萬物之中,而心卻在天地萬物之上。

        十七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觀天地生物氣象,學圣賢克己工夫。

        下手處是自強不息,成就處是至誠無息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觀察天地萬物的自然景象,學習圣賢克己養性的工夫。行動上就是身體力行,奮斗不止,而最終的目的就是存誠自然。

        十八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以圣賢之道教人易,以圣賢之道治己難;

        以圣賢之道出口易,以圣賢之道躬行難;

        以圣賢之道奮始易,以圣賢之道克終難。

        圣賢學問是一套,行王道必本天德;

        后世學問是兩截,不修己只管治人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對圣賢的道理教導別人很容易,自己實踐卻是不容易的事。對圣賢的道理開始奮斗很容易,但堅持到底卻很難。圣賢的道理與實踐相結合,行仁政必本與德性。后代則相反,學問與實踐不能統一,不修持自己的德性,而只管治理別人。

        十九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口里伊周,心中盜跖,責人而不責己,名為掛榜圣賢;

        獨懔明旦,幽畏鬼神,知人而復知天,方是有根學問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滿口仁義道理,但內心卻充滿邪念,只責怪他人而從不責罵自己,這種人稱為“掛榜圣賢”。只怕惡行為人所見,能敬畏鬼神,知人又知天理,這才是實際的學問。

        二十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無根本底氣節,如酒漢歐人,醉時勇,醒來退消無分毫氣力;

        無學問底識見,如庖人煬灶,面前明,背后左右無一些照顧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沒有根本的氣節,就好像醉漢喝醉酒打人,酒醉時很勇敢,酒醒后勇氣全消,沒有一點氣力。沒有以學問為根本的見識,就好像廚師在爐灶前面,面前光亮而背后黑暗。

        二十一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理以心得為精,故當沉潛,不然耳邊口頭爾;

        事以典故為據,故當博洽,不然臆說杜撰也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用心體會整理才能理解精確得當,所以應當沉著穩重,不然就成了口頭耳邊的小事,過后就忘了。事理要以典故為依據,因此必須學識廣博,否則就成了隨意推測,胡編亂造。

        二十二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只有一毫粗疏處,便認理不真,所以說惟精,不然,眾論淆之而必疑;

        只有一毫二三心,便守理不定,所以說惟一,不然,利害臨之而必變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即使只有一毫粗疏的地方,就不能準確地認識事理,所以說一定要精確。不然,眾說紛紜必會產生疑惑;僅存在一丁點雜念,便不能堅守事理,故而必須專心,否則在利害面前必定會經不起考驗。

        二十三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接人要和中有介,處事要精中有果,認理要正中有通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接人待物要平和而有節操,處理事情要明白而果斷,識理要正直誠實而通達。

        二十四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在古人之后議古人之失,則易;

        處古人之位為古人之事,則難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生于古人之后而議論古人的缺點失誤容易,而若處于古人的位置做古人所做的事就很難。

        二十五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古之學者,得一善言,附于其身;

        今之學者,得一善言,務以悅人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古時候的學者得到一句善言,就會放在自己身上去實踐;而現在的學者得到一句善言就必定想取悅別人。

        二十六

        古之君子,病其無能也,學之;

        今之君子,恥其無能也,諱之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古代的學者,為自己才學不高而擔憂,就發奮學習,迎頭趕上;現在的文士,為自己才學不高而羞愧,就隱滿短處,避忌批評。

        二十七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眼界要闊,遍歷名山大川;

        度量要宏,熟讀五經諸史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眼界要開闊,就要游鑒名山大川;度量應宏大,須得熟讀經史典籍。

        二十八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先讀經后讀史,則論事不謬于圣賢;

        既讀史復讀經,則觀書不徒為章句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先讀經書,再讀史籍,以經論史,評論古人史事,就不會與圣賢相悖;研讀史籍,再溫經書,以史證經,讀書目的升華,決不僅為章句之學。

        二十九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讀經傳則根柢厚,看史鑒則事理通,

        觀云天則眼界寬,去嗜欲則胸懷凈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讀經書,閱傳注,就為治學打下堅實基礎;看史籍,鑒古今,就使宏論滔滔切中肯綮;游山川,觀壯景,就使志氣凌云眼界開闊;戒嗜好,棄私欲,就使胸懷磊落一塵不染。

        三十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一庭之內,自有至樂;

        六經以外,別無奇書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庭院雖小,自有賞心樂事;六經之外,更加無奇特之書。

        三十一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讀未見書,如得良友;

        見已讀書,如逢故人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閱讀未見過的書,如結識好朋友,情意和洽;重讀已看過的書,如老朋友相晤,敘舊聯誼。

        三十二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何思何慮,居心當如止水;

        勿取勿忘,為學當如流水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無思無慮,心境應當平靜如水;不求冒進也不忘記,學業當如流水一般永無止境。

        三十三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心不欲雜,雜則神蕩而不收;

        心不欲勞,勞則神疲而不入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用心不能雜亂,雜亂則心神恍惚不能集中;用心不要勞累,勞累則精神疲倦不能有所收獲。

        三十四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心慎雜欲,則有余靈;

        目慎雜觀,則有余明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內心慎防雜念,會更加機敏;眼光審慎萬物,則愈加明亮。

        三十五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案上不可多書,心中不可少書;

        魚離水則身枯,心離書則神索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書桌上不能有太多的書,心中則不能少書;這就好像魚離了水則干枯,心中沒有書則無寄托。

        三十六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志之所趨,無遠勿屆,窮山距海不能限也;

        志之所向,無堅不入,銳兵固甲不能御也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只要心中有遠大的志向,沒有不能達到的地方;而心中所追求的,則沒有任何困難可以阻攔。

        三十七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把意念沉潛得下,何理不可得;

        把志氣奮發得起,何事不可為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使意念沉穩,任何事理都能通達;有志發憤圖強,任何難事都能成功。

        三十八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不虛心,便如以水沃石,一毫進入不得;

        不開悟,便如膠柱鼓瑟,一毫轉動不得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心有成見,就好像用水澆石頭,水一點都進不去;對事理不能領悟,則拘泥而不變通,一點都轉動不得。

        三十九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不體認,便如電光照物,一毫把捉不得;

        不躬行,便如水行得車陸行得舟,一毫受用不得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讀書不體驗認識,就好像閃電照物,一點都抓不到;讀書不能身體力行,就像水上行車陸上行舟一點用處都沒有。

        四十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讀書貴能疑,疑乃可以啟信;

        讀書在有漸,漸乃克底有成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讀書貴在能有疑問,有疑問方能增進對事物的了解。

        四十一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看書求理,須令自家胸中點頭;

        與人談理,須令人家胸中點頭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讀書求明理,須讓自己滿意;與別人談道理,須令別人佩服。

        四十二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愛惜精神,留他日擔當宇宙;

        蹉跎歲月,問何時報答君親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愛惜精神以備日后擔當大任,虛度時光何以報父母之恩?

        四十三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戒浩飲,浩飲傷神;戒貪色,貪色滅神;

        戒厚味,厚味昏神;戒飽食,飽食悶神;

        戒妄動,妄動亂神;戒多言,多言傷神;

        戒多憂,多憂郁神;戒多思,多思撓神;

        戒久睡,久睡倦神;戒久讀,久讀枯神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戒酗酒,酗酒傷神;戒**,貪色滅精神;戒美味,美味使精神昏沉;戒過飽,過飽使精神郁悶;戒多動,多動使精神混亂;戒多話,多話損傷精神;戒多憂,多憂使精神郁結;戒多思,思慮多刺激精神;戒久睡,久睡使精神疲倦;戒久讀,久讀使精神苦勞。

        【存養類】

        四十四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性分不可使不足,故其取數也宜多:曰窮理,曰盡性,曰達天,曰入神,曰致廣大,極高明;

        情欲不可使有余,故其取數也宜少:曰謹言,曰慎行,曰約己,曰清心,曰節飲食,寡嗜欲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充分發揮人的天性稟賦,發揮得越多越好:運用天性去窮究物理,極盡智力,通達自然,思惟神妙,造就豁達的胸懷和高潔的品德;盡量壓抑人的情感欲望,遏制到越少越好:管束自己去謹慎說話,持重辦事,約束自身,心地高潔,還要節衣縮食并減少情欲和嗜好。

        四十五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大其心,容天下之物;

        虛其心,受天下之善;

        平其心,論天下之事;

        潛其心,觀天下之理;

        定其心,應天下之變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思想開闊,才能包容天下的千山萬壑;思想謙虛,才能接受天下的真知大德;思想平明,才能縱論天下的善惡得失;思想深沉,才能討論天下的學說哲理;思想穩定,才能應付天下的風云變幻。

        四十六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清明以養吾之神,湛一以養吾之慮,沉警以養吾之識,剛大以養吾之志,

        果斷以養吾之才,凝重以養吾之氣,寬裕以養吾之量,嚴冷以養吾之操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把自己的一精一神,培養得清凈明澈;把自己的思想,澄清專一;把自己的膽識,培養得深沉敏捷;把自己的氣魄,培養得堅強宏大;把自己的才干,培養得果敢決斷;把自己的器量,培養得端正莊重;把自己的胸襟,培養得豁達寬容;把自己的節操,培養得嚴肅冷峻。

        四十七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自家有好處,要掩藏幾分,這是涵育以養深;

        別人不好處,要掩藏幾分,這是渾厚以養大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對自身的優點,要掩藏幾分,這是用涵養化育來培養深沉的品格;對別人的缺點,要掩藏幾分,這是用樸實厚重來造就博大的胸懷。

        四十八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以虛養心,以德養身;以仁養天下萬物,以道養天下萬世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用謙虛培養自己的品質,用修德提高自己的思想,用仁愛對待天下萬物,用道德教誨子孫后代。

        四十九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涵養沖虛,便是身世學問;

        省除煩惱,何等心性安和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培養造就沖淡清虛的品格,便是一生的學問;丟棄無端的煩腦,心境又是多么安靜平和。

        五十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顏子四勿,要收入來,閑存工夫,制外以養中也;

        孟子四端,要擴充去,格致工夫,推近以暨遠也。

        [注釋]

        四勿:“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”

        四端:“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;羞惡之心,義之端也;辭讓之心,禮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”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顏淵的“四勿”,要牢記心里;下工夫閑靜存誠,克服外部的干擾以修養心性;孟子的“四端”,要盡力擴充,下工夫格物致知,由近及遠,推己及人。

        五十一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喜怒哀樂而曰未發,是從人心直溯道心,要他存養;

        未發而曰喜怒哀樂,是從道心指出人心,要他省察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有喜怒哀樂之情卻沒有發作,這是從凡人之心直接追溯到道德之心,使人們存心修養;雖未發生但卻有喜怒哀樂的表現,這是由道心指出人心的缺欠,要人們反省改正。

        五十二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存養宜沖粹,近春溫;省察宜謹嚴,近秋肅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存心養性要謙抑專一,如春天般的舒緩溫和;自察反省要謹慎嚴格,像秋天般冷峻嚴肅。

        五十三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就性情上理會,則曰涵養;

        就念慮上提撕,則曰省察;

        就氣質上銷镕,則曰克治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對性情上了解即是涵養,對每一念頭注意提醒就是省察,氣質的融匯就是克治。

        五十四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果決人似忙,心中常有余閑;因循人似閑,心中常有余忙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辦事果斷的人看起來好像忙碌,其實心中常有閑暇。因循茍且的人看起來閑暇,其實心中常有牽念。

        五十五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寡欲故靜,有主則虛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欲念少就能心平氣和,心中有主見才能虛心接納。

        五十六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無欲之謂圣,寡欲之謂賢,多欲之謂凡,徇欲之謂狂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沒有欲念稱為圣人,欲念少稱為賢人,欲念多是凡人,而縱欲則是狂人。

        五十七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人之心胸,多欲則窄,寡欲則寬;

        人之心境,多欲則忙,寡欲則閑;

        人之心術,多欲則險,寡欲則平;

        人之心事,多欲則憂,寡欲則樂;

        人之心氣,多欲則餒,寡欲則剛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人的心胸欲念多則狹窄,欲念少則心胸寬廣;人的心境多欲則忙亂,少欲則悠閑;人的心術多欲則險惡,少欲則和平;人的心事多欲則憂愁,少欲則快樂;人心之氣象,多欲則軟弱,少欲則剛強。

        五十八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宜靜默,宜從容,宜謹嚴,宜儉約,四者,切己良箴;

        忌多欲,忌妄動,忌坐馳,忌旁騖,四者,切己大病。

        常操常存,得一恒字訣;勿忘勿助,得一漸字訣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宜安靜,少說話,從容不迫,嚴謹及儉約,這些都是監督自己的良言。避多欲,盲動,心不專一,以此避免自己的缺失。在實踐這些修養的過程中,能體會到恒字的秘訣。而在不間斷的過程里,能體驗出漸字的秘訣。

        五十九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敬守此心,則心定;斂抑其氣,則氣平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謹慎堅定善良的本性,則心靈安定;收斂抑制浮燥之氣,則心氣平和。

        六十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,人性上不可添一物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人性的內涵不缺善性,而人性的需求則不能多添一分欲念。

        六十一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君子之心不勝其小,而器量涵蓋一世;

        小人之心不勝其大,而志意拘守一隅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君子無所欲念,但氣量宏大涵蓋一切。而小人需求多,而志氣狹隘。

        六十二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怒是猛虎;欲是深淵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發怒如猛虎傷人,欲念似深淵難填。

        六十三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忿如火,不遏則燎原;

        欲如水,不遏則滔天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忿怒如火,不阻止則會燒掉一切;欲望像洪水,不阻擋則淹沒一切。

        六十四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懲忿如摧山,窒欲如填壑;懲忿如救火,窒欲如防水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控制憤怒的情緒如同摧毀山巒般堅毅,又如救火一樣迅疾;壓制欲望如同填塞山谷一樣有毅力,又如防洪一樣果斷。

        六十五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心一松散,萬事不可收拾;

        心一疏忽,萬事不入耳目;

        心一執著,萬事不得自然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如果用心一旦松散,那么萬事都做不好。如果用心一旦粗疏,那么凡事不能聚精會神。用心一旦固執,凡事就不能見其本來面目。

        六十六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一念疏忽,是錯起頭;一念決裂,是錯到底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一念的疏忽是錯誤的開始,一念不能善始善終,便是錯誤到底。

        六十七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古之學者,在心地上做功夫,故發之容貌,則為盛德之符;

        今之學者,在容貌上做功夫,故反之于心,則為實德之病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古代學者在內心涵養上下功夫,所以表現在外表上便是德高望重的標志;今天的學者在外表上下功夫,對于內心涵養,則顯出實際德行的缺陷。

        六十八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只是心不放肆,便無過差;

        只是心不怠忽,便無逸志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只要心意不放縱,就不會出現差錯;只要用心不怠惰疏忽,就沒有不能堅守的隨意放縱的志向。

        六十九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處逆境心,須用開拓法;

        處順境心,要用收斂法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處于逆境,思想要開拓放達,奮發圖強;處于順境,思想要警覺收斂,約束自身。

        七十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世路風霜,吾人煉心之境也;

        世情冷暖,吾人忍性之地也;

        世事顛倒,吾人修行之資也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世路風霜艱險,是我們錘煉思想的環境;世情冷暖,是我們克制性情的時機;世事是非顛倒,是我們修身實踐的憑借。

        七十一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青天白日的節義,自暗室屋漏中培來;

        旋乾轉坤的經綸,自臨深履薄處得力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清明彪炳的節義,是在獨居之時修身勵志培養出來的;旋轉乾坤的治國韜略,是在臨深履薄的謹慎戒懼中造就而成的。

        七十二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名譽自屈辱中彰,德量自隱忍中大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高尚的名望聲譽,在屈辱中彰明;宏大的道德雅量,在隱中發揚。

        七十三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;安詳是處事第一法;

       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;恬淡是養心第一法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謙遜退讓,是全身避禍的首要方法;從容穩重,是立身處世的首要方法;涵養包容,是屈己待人的首要方法;灑脫不拘,是養心全性的首要方法。

        七十四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喜來時一檢點,

        怒來時一檢點,

        怠惰時一檢點,

        放肆時一檢點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沾沾自喜時,應該約束反省;怒不可遏時,應該約束反。坏【霊卸钑r,應該約束反;思想狂放時,應該省約束反。

        七十五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自處超然,處人藹然;

        無事澄然,有事斬然;

        得意淡然,失意泰然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一個人獨處要超脫,與別人共處要和藹;沒有事時享受閑適;有了事情要果斷;得意時要顯出淡泊,失意時要安然處之。

        七十六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靜能制動,沉能制浮,寬能制偏,緩能制急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安靜可克制躁動,沉穩可克制浮氣,寬宏大量能克服心胸狹窄,平緩可克制急躁。

        七十七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天地間真滋味,惟靜者能嘗得出;

        天地間真機括,惟靜者能看得透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天地間萬事萬物的本質,惟有心靜的人才能體味出來;天地間萬事萬物的規律,惟有心靜的人才能徹底掌握。

        七十八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有才而性緩,定屬大才;

        有智而氣和,斯為大智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有才能而性情舒緩的人一定是大人才;有智慧而心氣平和的人方稱之大智慧。

        七十九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氣忌盛;心忌滿;才忌露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脾氣切忌旺盛,心志切忌滿足,才情切忌顯露。

        八十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有作用者,器宇定是不凡;

        有智慧者,才情決然不露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有作為的人胸襟坦蕩,肯定與眾不同;有智慧的人,其才情決然不會公開顯露。

        八十一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意粗性躁,一事無成;

        心平氣和,千祥駢集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心意粗疏性情暴躁則一事無成;心平氣和,許多好事會接連不斷地集中。

        八十二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世俗煩惱處,要耐得下;

        世事紛擾處,要閑得下;

        胸懷牽纏處,要割得下;

        境地濃艷處,要淡得下;

        意氣忿怒處,要降得下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面對世俗的煩惱要能忍耐,處身紛擾的世事之中要能安閑,心中牽掛的事要能拋開,在功名利祿面前要淡然處之,心懷忿怒之時要能抑制住情緒。

        八十三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以和氣迎人,則乖沴滅;以正氣接物,則妖氛消;

        以浩氣臨事,則疑畏釋;以靜氣養身,則夢寐恬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和氣地待人就不會有不順心;以公正之氣對待事物,一切不祥之事都會消失;以浩然之氣處理事情,疑難畏懼則會釋然而解;以寧靜之氣修養身體則睡夢中也安適。

        八十四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觀操存,在利害時,觀精力,在饑疲時,

        觀度量,在喜怒時,觀鎮定,在震驚時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看一個人的操守,在其利害得失時;看一個人的精力,在其饑餓疲倦時;看一個人的度量,在其面臨喜怒哀樂時;看一個人的沉著,在其有驚嚇時。

        八十五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大事難事看擔當,逆境順境看襟度,

        臨喜臨怒看涵養,群行群止看識見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面臨大事與難事,可看出一個人的責任;處順境逆境,可看出一個人的胸襟氣度;遇喜事怒事,看一個人的涵養;與同輩相處,可看一個人的見識。

        八十六

        [原文]

        輕當矯之以重,

        浮當矯之以實,

        褊當矯之以寬

        執當矯之以圓,

        傲當矯之以謙,

        肆當矯之以謹,

        奢當矯之以儉,

        忍當矯之以慈,

        貪當矯之以廉,

        私當矯之以公。

        放言當矯之以緘默,

        好動當矯之以鎮靜,

        粗率當矯之以細密,

        躁急當矯之以和緩,

        怠隋當矯之以精勤,

        剛暴當矯之以溫柔,

        淺露當矯之以沉潛,

        溪刻當矯之以渾厚。

        [譯文]

        輕佻應以穩重矯正,浮躁應以踏實矯正,偏狹應以寬宏矯正,固執應以圓潤矯正,傲慢應以謙虛矯正,放肆應以拘謹矯正,奢侈應以節儉矯正,殘忍應以慈藹矯正,貪心應以廉潔矯正,自私應以公心矯正,多話應以緘默矯正,好動應以鎮靜矯正,粗率應以細密矯正,急躁應以和緩矯正,怠惰應以精勤矯正,剛強暴戾應以溫柔矯正,淺露應以沉潛矯正,苛薄應以渾厚矯正。

        

 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| 深夜福利国产|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少妇| 日本一极品久久99精品| 西华县| 蜜桃一区二区免费视频观看 |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下载 | 人人妻人人澡av|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老熟女| 国产精品国产午夜免费福利看|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| 金阳县| 亚洲av岛国片在线观看| 亚洲av国产大片在线观看| 国产青青草自拍视频在线播放| 日韩av一区二区毛片| 隆昌县| 开阳县| 旬邑县|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蜜芽无码| 亚洲视频不卡免费在线| 高清专区一区二区中文字幕| 久久精品黄色免费热线| 铁岭县| 桓仁| 旬阳县| 邵阳县| 祥云县| 建始县| 精品国产午夜久久久久九九| 平度市|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在线| 高安市|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|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在线看| 响水县|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色区韩国| av在线观看亚洲天堂| 齐河县| 石城县| AV无码专区亚洲AVL在线观看 |